今天,云南白藥吸收合并白藥控股后增發的2.36億股正式上市,這一標志著云南白藥兩步混改和吸收合并這一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混改及并購完美畫上句號;按收盤價每股83.22元計算,總股本12.77億股的云南白藥市值1063.05億元,再次成為云南貨真價實的千億市值上市公司。
云南省國資委代表省政府對云南白藥持股25.14%,3.21億股,擁有267.25億元的市值;與新華都及其一致行動人并列第一大股東。云南白藥生產經營在云南,在云南提供就業,在云南創造稅收,讓云南創造能夠走向全國的優質產品,讓世人知曉云南不僅僅是山川秀美,而且也有傳承古方的現代企業,應該得到公正的評價。
一、云南白藥改制上市以來貢獻了什么?
云南白藥1993年改制上市到2018年為止,累計完成營業收入1933億元,累計形成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232.6億元,累計向所有股東分配現金紅利72.07億元,累計繳納各項稅收144億元;股票市值累計成長了150倍!
云南國資在云南白藥上的歷史投資包括93年上市前累計投資和盈利累計合計0.6億元,1999年注入省醫藥凈資產價值1億元,還有整合注入的大理州制藥、麗江制藥和文山制藥廠等數額不大的凈資產,也就是說云南國資在云南白藥上累計投資成本就是大約1.8億元,現在換回了267億元的國有股權價值,此外還收取了現金分紅約30億元,混改中回收了55.8億元。云南白藥累計讓國有資本增值196倍,也就是19600%;遠高于股市增值150倍;同時云南白藥還累計繳納稅收144億元。
二、混改讓所有投資者都獲益匪淺
即使不算分紅,云南白藥給國有資本帶來的增值是179倍,或者321億元!
混改前的2016年5月末,云南國資累計投資1.8億元通過全資的白藥控股持有云南白藥4.32億股,每股股價61.37元;市場價值約265.32億元;白藥控股混改中,云南國資回收了55.8億元;混改及吸收合并后,云南國資還有267億元市值(不算分紅拿走的);混改中云南國資已經兌現盈利55.8億元,且給白藥控股和云南白藥引入203.45億元不用還的發展資金。
相比之下,新華都方三年前投資197億元(白藥控股定向減資354.55億元是回收其混改之前歷年先期投資),三年后換回來267億元,浮動增值70億元,可是還要三年多后(2022年12月后)股價不跌才可以變現這個盈利;江蘇魚躍2年前投資44億元,現在市值59.42億元,浮動增值15.42億元;則要4年后(2023年6月后)股價不跌才可以兌現這個盈利!
云南白藥混改后三年股價上漲了35.6%,讓云南國資、新華都、江蘇魚躍、云南紅塔、中國平安以及社會公眾股東都賺了錢;但正如你買房后房價上漲,不能認為你侵害了開發商的利益一樣,所謂混改讓民營資本侵害了國有資本的利益是荒謬的!
您說那些造謠國有資產流失的人和自媒體究竟是真壞?還是真傻?
也許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和云南白藥的改革者,正如王安石那樣,抱定“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境界而并沒有對造謠者追究責任,但明智的人應該讓謠言止步,善良的人應該學會思考,起碼去看看整個事件的公開信息,它們都在深交所網站完整可查。
三、云南白藥還是實實在在的云南企業
兩步混改及吸收合并后,云南白藥中云南省國資委持有的股份因為增資擴股比例從通過白藥控股間接持股41.52%降低到直接持股25.14%;而新華都及其一致行動人從4.35%因投資197億元而增加到25.14%和云南省國資委并列第一大股東;既然是并列,那就意味著無論是云南省國資委還是新華都等都不是實際控制人,云南白藥現在是沒有實際控制人的上市公司。
表 1:云南白藥混改及吸收合并前后股比變化情況
資料來源:云南白藥公開信息。
從最新股權結構不難看出,所謂云南通過混改把云南白藥賣了的說法十分荒謬。云南省國資委還是并列第一大股東;云南白藥的國家保密配方從1955年之后一直屬于國家所有,云南白藥只有使用權而無所有權,不會因為股權結構調整就落入私人之手。造謠的人其心可誅,用意陰險歹毒,欺負愚弄大多數人不細看公開信息,當然這也只會讓不會思考的盲目跟風者誤信為真。
實際上,不管股東是誰,只要在這個地方合法生產經營,在這個地方提供就業,在這個地方創造稅收,就是這個地方的企業;這個地方搞得好的企業,才有外面的投資者來參與增資擴股;否則,我們還搞啥招商引資,難道只有股東是這個地方的人,才是這個地方的企業?這種狹隘和完全沒有道理的說法可以休矣!
類似的,云南與中鋁一起戰略重組、挽救云銅集團與冶金集團;云南與華僑城一起重組世博集團;云南與中國五礦一起戰略重組云錫集團;云南與保利集團一起重組和挽救云南城投集團;云南與中國寶物鋼鐵一起重組昆鋼……都不應該被狹隘和愚昧無知的認為是出賣云南企業;道理簡單的不能再簡單!
四、事實和真相足以讓謠言不攻自破
為云南累計貢獻了144億稅收,讓云南國有資產增值196倍的云南白藥不該被誹謗;云南省委、省政府下決心推進的云南白藥混改,為云南白藥這個地地道道的云南企業高溢價引入了不用還的203.45億元(197+44-34.55)資本金,其決策是完完全全、實實在在有利于云南人民和這方水土的;正因為如此,從商界、學術界到政界;從資本市場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務院國資委;從云南省委書記陳豪、省長阮成發再到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栗戰書委員長、韓正副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高度關注和支持云南白藥的混改;居然在一些存心混淆視聽,居心叵測,狼子野心的人和自媒體眼中,變成了國有資產流失和民營老板賺黑心錢的謠言焦點。
白藥控股混改和云南白藥吸收合并白藥控股一直以來都是充分公開信息披露的,決策過程和實施痕跡也是完整合法的,說明云南省委、省政府和云南白藥及參與混改方都是光明磊落的;任何人都可以查閱整個過程的信息披露。不妨對比一下白恩培時代將云南白藥控股股東省醫藥集團一度賤賣給陜西東盛,昆明機床賤賣給西交大產業集團,紅河光明一度賤賣給陜西步長,以及昆藥集團出售給浙江華立,那時候才是黑箱操作,很多情況不為世人所知。
有一種說法很有欺騙性:那就是新華都及其實際控制人陳發樹和江蘇魚躍的吳光明都從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借款融資才參與白藥控股的混改,所以他們是空手套白狼。這種說法其實滑稽可笑!正如你從銀行借款,銀行貸款給你購房,能夠說明你從開發商那里空手套白狼就搞了一套房子了嗎?你借的款是你要還的負債,開發商把房子賣給你收的錢可不是他的負債!
新華都和陳發樹也罷,江蘇魚躍和吳光明也罷,正如從銀行借款買房的人一樣,他們參與白藥控股的增資擴股;錢作為資產和資本給了白藥控股和吸收合并后的云南白藥,是云南白藥的合法資產和股東權益,不是云南白藥的負債;這些負債是新華都和陳發樹,以及江蘇魚躍和吳光明的負債;他們日后能否還清或出啥問題,這是他們自己的問題,與云南白藥沒有任何直接關系;這是財務和法律的常識,遺憾的是卻被很多人誤會;這只能說明財務知識和法律常識要加強科普!
混改的最大好處還不是云南白藥得到了203.45億元不用還的真金白銀,也不在于能否給云南白藥管理者和員工增加了工資待遇,關鍵在于給了云南白藥市場化的考評機制、市場化的管理體制、市場化的分配機制,以及國有股東和民營股東平等攜手共贏的體制機制變革!
五、要給云南白藥及其管理團隊充分的時間
近年來,云南白藥的四大事業部中,藥品事業部受大環境的影響凸顯增長乏力,省醫藥毛利率也不高,白藥牙膏等健康產品的增長勢頭也在放緩,中藥資源事業部雖然成長迅速但規模還不大。
從白藥成功的產品看,其實一直都是劑型的改變和升級:白藥創可貼和白藥膏、白藥氣霧劑,乃至于白藥牙膏,本質上都是白藥止血療傷核心功效的不同載體而已。
中成藥企業搞研發不易,這一點不止云南白藥,包括同樣擁有國家級保密配方的片仔癀,以及白云山、同仁堂等中藥企業在內都不例外;何況在西南邊陲搞研發也沒有人才和科研院所可依托;地域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也限制了優秀人才的吸納;甚至有錢也很難并購到優質的醫藥企業。要知道云南白藥作為一家完全競爭市場中的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力和傳統優勢其實是一直是管理團隊和企業文化,不是政策、資源和資本,甚至不是傳統。
總之,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時間去解決,我們不能指望混改之后立刻點石成金,混改到現在才2-3年,尚處于磨合期;云南白藥的今天也是王明輝團隊1999年進入后20年努力的結果。因此,要給云南白藥的管理團隊時間,要給云南白藥的全體員工時間,要給云南白藥新體制新機制時間,只要堅持讓云南白藥做真正的企業,云南和投資者還可以得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