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經濟工作會議:“強監管”還有三年?這次沒提“去杠桿”?
來源:云南天樞玉衡
發布時間:2017-12-21
瀏覽次數:972
摘要:光大固收張旭團隊認為,2018年大概率會延續今年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金融強監管預計還有3年的時間,然而沖擊最大的窗口期還沒來。
12月18日至12月2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了穩中求進是總基調,以及打好三大攻堅戰的目標。
那么在分析師看來,此次會議對于市場來說又有什么含義呢?
提問:“緊貨幣、寬財政”?
此次會議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要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以及維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
光大固收張旭團隊認為,2018年大概率會延續2017年的做法,即只加OMO+MLF利率,不上調貸款基準利率。
縱向看,2018年貨幣政策以及貨幣市場的緊張程度將與今年類似,很難有實質性的放松。
橫向看,實體經濟感到“中性偏舒適”,金融市場感到“中性偏緊”,兩者的差異主要來自于利率雙軌制。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王有鑫認為,明年貨幣政策主要目標是防風險、促增長和金融去杠桿,預計明年會采取“隱性加息+擴表+嚴監管”的操作手段。
中金也認為,明年可能意味著“緊貨幣、寬財政”的組合。要落實防范金融風險的任務,貨幣政策雖然表面上是中性,但估計是中性略偏緊。
財政政策方面,要實現精準扶貧、房地產長效機制、污染防治目標、扶植重點產業結構調整則主要依靠更積極的財政政策。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2018年財政赤字率可能還會定在3%左右。這次積極財政政策更加強調提高財政支出效率,包括支出結構優化,加大重點領域和項目支出等。
提問:金融監管路漫漫?
會議明確提出了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重點就是防控金融風險,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
光大固收團隊預計,金融監管之路比部分投資者所預計的要漫長得多,從現在算至少還要3年,沖擊最大的階段還沒來。
光大固收指出,本輪資管新政的沖擊窗口有三個,即《征求意見稿》出臺、《細則》出臺、以及過渡期結束前。其中,第二階段《細則》出臺之后會是沖擊最大的階段。
中金則認為,會議強調在金融領域要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估計新三板等領域的改革也可能在2018年進入視野。
提問:沒有了“去杠桿”?
對比2017年經濟工作要求可以發現,今年最顯著的變化之一,就是去年首要要求是“三區一降一補”,而今年則是“重點抓好三大攻堅戰”。
部分投資者認為,本次經濟工作會議并沒有明確實體經濟去杠桿或者有效控制宏觀杠桿率。
光大固收認為,實際上今年的會議仍然提到了要“繼續抓好三去一降一補”,其中的“三去”中已經包括了“去杠桿”。
光大固收還指出,今年的措辭也有改變。2018年對于貨幣供給總閘門的提法由去年的“調節好”改為了今年的“管住”,措辭更為嚴厲;今年也沒有提及“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
聯訊證券李奇霖、張德禮則認為,未來實體經濟去杠桿節奏上可能會有所放緩,可能是考慮到居民部門杠桿率近兩年有較快上升、地方債務嚴監管,可以轉移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的主體,加杠桿的能力與意愿有所降低。但在趨勢上,預計會持續強化杠桿控制。對于金融監管的基調,并沒有放松。
這次會議,有個新提法,要求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聯訊證券認為,這可能意味著在統一監管體系逐步完善的情況下,整體嚴監管的同時,會在節奏上更好把控,畢竟過快的監管措施出臺可能會有一些負面沖擊,有違良性循環的宗旨。(原文來自:華爾街見聞)
0871-63190078